第四章:大伯传奇
二十五年前,大伯在寻找刀疤脸和那怕颗银骷髅下落时,被一位得道高人从两只狼口下救了下来,并收做了关门弟子。这名得道高人姓荀,大号叫行空,道号一眉道人。当时在凌霄山碧云观修行道业,已经年近八旬,但耳不聋眼不花,思维灵慧身手敏捷。虽然白发银须,却长着一副童颜仙骨,如同世外仙人。
一眉道人刚开始并不打算收留大伯为徒弟,这倒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他当时已经有了两个徒弟,况且自己年事已高。然而,有些事往往就是这么机缘巧合命中注定。那时,大伯正好被两只恶狼咬伤,出于道家的慈悲为怀,一眉道人让大伯在碧云观暂时修养,本想等大伯养好伤就让他下山。在养伤的日子里,一眉道人发现大伯不但为人忠厚老实,悟性极高,而且性格还跟一眉道人十分相似,所以渐渐喜欢上了大伯,这才破例收留他做了关门弟子。
在些之前,一眉道人收过两个徒弟。大徒弟叫史德逵,比大伯年长好几岁,长的五大三粗,身材比较魁梧。史德逵自幼父母双亡,从小跟着一眉道人修行悟道,性格有些孤僻。二徒弟是个女人,也是后来大伯的妻子,名字叫许雯秀,从小受继母虐待,十几岁的时候被逼离家出走,在大山里迷了路,有幸被一眉道人收做了徒弟。许雯秀年龄跟大伯相仿,人长得跟名字一般清秀脱俗,心地特别的勤劳善良,属于那种上的厅堂下的厨房的女人。
可能是因为大伯为人忠厚老实,也可能是同龄人的原因,许雯秀很快就和大伯熟识了。平日里除了修行悟道外,课下也喜欢跟大伯在一起谈天说地,还替大伯拆洗被褥,缝补衣服。拿现在的话就是工作上积极帮助,生活上处处关心。而大伯呢,有时也会趁下山的机会买一些女孩子喜欢的物件,还动手做一件小玩具送给她。一来二往,许雯秀更是被大伯那种涉世之初的纯真和天生的醇厚朴实感动了,再加上日久生情,一年后两个年轻人相爱了。一眉道人原先的打算可能是要把许雯秀许配给史德逵,将他的道业衣钵传承下去,但是一直没有说破这层意思。现在,看到许雯秀和大伯相爱了,不仅两人产生了真挚的感情,而且还彼此爱的很深,再加上大伯天资聪慧悟性较高,人又正直善良,更适合当自己的接班人。于是,他有意把大伯和许雯秀撮合在一起。
大伯和许雯秀知道后非常高兴。二人还起誓婚后一定将师业发扬光大。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即将到来的幸福之中时,有一个人不高兴了,那就是大师兄史德逵。其实,他早已经对许雯秀的美色垂涎已久了,原本想让一眉道人将师妹许配给自己,谁知半路上杀出个大伯来。他心里这个气啊!但师父既然开了金口将许雯秀许配给大伯,许雯秀又一万个愿意,他只有干着急,发邪火的份了。按理说这事就这么算了,可是史德逵却不死心,凭着大师兄的特权,不但处处想拆散大伯和许雯秀,而且还设计陷害大伯。
听大伯说,有好几次被史德逵设计陷害,差一点就被一眉道人赶下山了。但假的就是假的,纸里包不住火,没过多久所有栽赃陷害的事都真相大白了。一眉道人非常生气,决定将史德逵驱逐出师门。可是这时,一眉道人却突然间得了一种怪病,而且还病的不轻,怎么治疗都不见好转,这一病就是三年。当然,按照道门规矩在一眉道人重病的这三年之中大伯和话雯秀是不能结婚的,否则是对师傅的大不敬。有一天夜晚,好象是六月十五,久病在床的一眉道人卧在床上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好象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把他们师兄妹三人叫到了跟前,说是为师恐怕不久将离开人世,让他们将他的衣钵传承下去。他们三人听了立即失声痛哭起来,毕竟这么些年来师父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授业解惑之情。
这时,一眉道人停顿了一会,又告诉他们自己还有一件心愿没有了结,如果不了结这个心愿,他将死不瞑目,更不想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人世。说这话的时候,一眉道人原本灰蒙蒙的眼睛里竟然闪出了一缕明亮的光芒,精神一下也好了许多。大伯他们听师父这么一说,又见他这个模样,心里一下都明白了过来,知道这个心愿对师父来说一定是极其重要的心愿,也许正是这个心愿支撑着他活下来。大伯急忙问是什么心愿。一眉道人这才告诉他们说是一件天山雪蚕衣,还说明了这件天山雪蚕衣的具体特征及神奇之处。当然,无非是活人一旦穿上它,将会变得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死人穿着它入葬,可以起死回生,转世轮回等云云。
一眉道人还说,经过这几十年的潜心推测以及夜观星相的预兆,发现这件天山雪蚕衣就藏在渤海海域上的一座孤岛上。他还通过自己的预知灵感绘制了一幅简要的寻宝图,说白了就是一座海岛古墓的地形图。大伯说这话的时候显的有些神秘,那样子好象怕我不相信。其实,这一路上凭着大伯的手段,我早就对他信服的几乎五体投地,更何况他师父一眉道人?所以,对于一眉道人这种观识天相、寻宝定位的本领更是深信不疑。大伯他们见师父拿出了藏宝图,都争着要去,想替师傅完成临终前的这个心愿。一眉道人见他们三人为了自己的心愿都如此踊跃,不怕辛苦甘愿前往,心理非常欣慰,决定让大徒弟史德逵和大伯两人前去,让许雯秀留下来照料自己。按理说,师父决定的事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是不能更改的。一眉道人这样安排也非常有道理。
可是,一向唯命是从的许雯秀,竟然扑通一下跪在了一眉道人的面前,死活不同意大伯跟史德逵一同前往,并且哀求让师父同意自己跟大伯一起去寻找那件天山雪蚕衣。一眉道人当然不同意,还说了一些路上艰难,世事磨难之类的话。眼看就要去不成了,许雯秀情急之中只好说了一番阴阳互补,事半功倍;阳阳相克,于事无补的话,最后还以死相逼。一向固执的一眉道人听了她的这番话忍不住点了点头,随后改变了主意,让许雯秀跟大伯一同前往,留下史德逵在家照料他。大伯说,在路上许雯秀才告诉自己,她知道大伯正直老实,史德逵又处处算计他,担心在路上被大师兄算计了,所以说什么也要跟自己一起去,这就是女人所谓的直觉吧。
第二天临走时,一眉道人把本门两件宝器传给了大伯和许雯秀。一件是一条赤焰索,另一件就是那枚八面紫金铜铃。大伯和许雯秀告别师父后,一路上不敢耽搁,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唐山市,然后又雇车到了海边,打算立即租船出海。没想到,天公不做美,正巧撞上十几年不遇的大风暴。那时候渔船全是小机动船,吨位也就几吨、十几吨的样子,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船,别说大风暴,就算风大点浪高点渔民们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没办法,大伯他们只好在岸上等了起来。这一等就是三天,这三天可以想象大伯和许雯秀是多么的煎熬。三天后,风浪终于小了一些,大伯立即雇了一条小渔船出了海……说到这里,大伯好象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竟然掠过了一丝的不安,不再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变的古怪起来。说实话,我现在非常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他和许雯秀的寻宝探险之旅是否顺利,包括以后发生的诸多事情。
可是,我可见大伯这副模样,立即意识到他心里有难言之隐,肯定有不愿意提及的秘密,就没有催促他再讲下去。我看了一眼沉默不语的大伯,只好随手把张海图从他的手里小心的接了过来,重新卷好装进了那个檀木盒里。这时,我无意间发现那块手帕的左下角上竟然用银丝绣了两个极小的字,隐约是“雯秀”这二字。看来,还真是许雯秀的遗物。那块手帕已经变得有些油光可鉴,似乎还沾上了许多水渍,上面那只老虎图案的色彩更是红里透着一丝的温润,温润中又不失一份典雅,绝非一般的颜料所绘。
我感到有些奇怪,看样子这方手帕大伯从来没有洗过。据我这段时间了解,大伯是一个喜欢干净的人,然而他为什么不洗这方手帕?是舍不得洗还是担心洗掉这色彩?想到这里,我下意识的盯着那方手帕看了起来。这才注意到手帕上的那只老虎的颜色实在是太罕见了,我从来还没有见过这种色彩。虽然,我不是很懂绘画方面的知识,但我也多少知道一点常识。比如玉佩戴时间久了可以吸取人身上的精华,达到人玉合一,出现血色或者油润的现象。而这块手帕上的颜色绝对不正常,就算大伯整天揣在怀里,最多也就是让手帕变得油光可鉴,不可能让那个图案出现这种温润甚至天人合一的颜色,而且这种颜色还不是仅仅沾附在手帕的表面,而是从手帕内部的蚕丝渗透出来的,怎么能不让我感到好奇?
难道是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染上去的,还是这种颜色本身就天然浑成?我忍不住冲着那块手帕出了一声感叹,脱口说道:“手帕上这个老虎的颜色有些特别啊,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染上去的。”大伯依然没有说话,却长长的叹了口气,然后这才慢慢的说道:“那不是什么颜色,而是鲜血,是雯秀的鲜血!”
“你说这是雯秀的鲜血?她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鲜血绘制这个图案?”我一下就困惑了,十分不解地问道。同时,也在内心反问自己: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舍得用自己的鲜血绘这个图案?或者说为了什么人才甘愿流淌自己的鲜血?
这时,大伯接过了我的话,缓缓地说道:“当初我确实不知道她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鲜血去绘画这只老虎,以至想了二十年也没有想明白……直到我刚才看到那张绘用虎符的海图时,终于明白了她的心思……”话还没有说完,大伯就从眼眶里一下涌出了两团泪水来。这段感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一提起来,大伯依然这样痛苦。可见当初他俩爱的有多么深,感情有多么好。
过了一会,大伯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了,这才又继续说道:“我们的渔船在海上又遇到了一股比较大的海浪,走了整整大半天才到了那座叫做缥缈岛的小岛。小岛面积不算大,上面还有个小渔村,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大约有几十户人家,常年以打渔为生。可惜的是,由于海底地壳运动和几次大的地震海啸,导致小岛渐渐下沉了。当时,小渔村有一大半的面积已经沉到水下面了,剩下的村民也都搬离了小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我们到达时,还不时的看到有些老房子慢慢的沉入水里。照这样,这个渔村随时都会沉到水底。船老大有些害怕,不愿意留下来等我们,把我们放到小岛上就跑了。临走前,拍着胸脯向我保证,说是三天后一定来接我俩。”大伯停顿了一下,那样子好象不愿意再提起那段痛苦的回忆。
但是,他见我听的已经入了迷,两眼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可能不想让我扫兴,只好又接着说道:“我们到了那个小岛上,立即按师傅绘制的那张草图四下里找寻了起来。果然在岛子的最高处,也就是一个小山坡上找到了一块墓碑。那块墓碑是用一整块巨石雕刻而成,足足有五六米高,上面还用隶书刻着几个大字,旁边还有一些小的文字。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风吹日晒和海浪海风的侵蚀,字迹已经有点模糊了,我只记得石碑上好象有一个什么“山”字。由于这座古墓位于小岛的最高点,又在小岛的**位置,当时还没有沉到水下。我和雯秀不敢怠慢立即用师父所教的奇门循甲之术打开了那块石碑,石碑下面果真出现了一座千年古墓!”
